《瘋狂的石頭》影評:借鑒與創造的瘋狂

英國著名導演蓋·里奇(Guy Ritchie)的處女作電影《兩杆大煙槍》一上映,變引起了轟動。影片中的故事有皆因哈利一面設計艾德,使艾德輸掉10萬英鎊病欠下50萬英鎊的債務,一面派人去偷兩杆大煙槍而產生。之後的巧合層出不窮。《兩杆大煙槍》雖只有兩條線,但其後來巧合很多,不禁令人拍案叫絕。影片首創多線敘事的黑色喜劇風格被許多導演真相模仿。

 而這一多線敘事的黑色喜劇風格在國產小成本電影《瘋狂的石頭》得到體現,作為這部電影的導演寧浩也憑藉著這部黑色喜劇電影一炮而紅。

 首先先談談故事情節的設置,這樣的情節在中國電影中算是比較新鮮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匯聚著大批的觀眾。電影的主線很清晰:發現石頭——偷石頭——保護石頭——假石頭換真石頭——真石頭換回假石頭——假石頭最終換回真石頭。這樣的主線是很具有戲劇性的,而全劇的所有情節都是圍繞著主線展開並且環環相扣的。這麼一來便很容易抓住觀眾的思路。其實中國電影這幾年都偏向於走好萊塢的劇情路線:設置矛盾——矛盾對抗——解決矛盾。而無疑本片中偷石頭與保護石頭,真假石頭的三次調換,這兩對動作與反動作正好構成了矛盾的對抗,而最後假石頭登堂入室,真石頭遺落人間更顯諷刺。假石頭展示的是現實社會的浮華,虛假以及人情淡薄。真石頭之所以掛在老包女朋友身上顯示的是人間的真情與關懷。比如說有一個情節是說老包還前任5000塊的時候,他女朋友毫不猶豫地把公車上的零錢全給他。

 接下來說一下影片中某些情節的處理,也就是手法問題。先舉一例,電影開頭,假冒的搬家公司碰到警察,老包的車撞著小經理的BMW,小經理沒有留神到自己的BMW,警察過來的調停,這一切都只是在講一個劇情,可以在一個場面中展示出來,但是導演用平行蒙太奇把這一個情節用四個場景表現出來,也就是同一時空的不同角度。這一手法在中國電影中似乎很少見,但是在很多國外電影中卻有表現,而表現得最極致的是一部02年的美國電影“11:14”。這部電影全部故事都是在講一個發生在11:14分的場景,只是導演把這部場景分成了n個場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在這一時間中所發揮的作用獨個提出來表現,最後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把事情的因果關係搞清楚了。這種拍攝手法有點反傳統的感覺,而“石頭”的導演寧浩卻藉鑑過來,還是用得恰到好處的,至少可使部分觀眾耳目一新。當然,在後面偷石頭一景中也用到了這種手法,這樣就顯得比較重複了。

 下面來說風格。這部電影明顯的風格是誇張搞笑,但誇張並不是說港台電影裡的那種誇張,而是對某些好萊塢電影情節的誇張模仿而達到諷刺的效果。比如說在展台上裝廁所裡的傳感器,學校下課鈴被用來當作報警鈴,國際大道從屋頂下落時夠不著石頭這樣諜中諜式的姿勢,電影裡用的全是平民化的道具,這也就奠定了本片的風格。平民化的中國式的好萊塢風格。這種誇張的改變不是“驚聲尖笑”裡的惡搞,而是具有中國本土風格和一定的含義的。

 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欣賞的是人物的處理。作者選取的幾乎全是社會的底層人物和普通人物。當然大老闆和國際大盜除外。通常社會的底層人物和一般的普通百姓更能增加電影的紀實風格,雖然這部電影並不走紀實風格路線,但是小人物的選取卻更能讓觀眾感到真實。就好像《偷自行車的人》丟了工作的安東謀生的工具被偷之後帶著兒子在市區中尋找自行車,無奈中只好去偷別人的自行車。人物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在中國現如今的失業率嚴重,人們對一夜暴富的期待的惰性精神的社會裡,是去描述一群廉潔的不行的努力下降失業率的官員或者是一群熱情遵守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毛主席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打擊犯罪的好警察,還是去描述出於各種困境下的普通人?哪一種更加可能接近社會現實?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越來越多的仿港台,仿好萊塢的影視劇出爐,反而效果卻讓人噁心的原因。很簡單,港台劇,好萊塢由他們自己的生產模式與文化氛圍。脫離大眾去單獨模仿卻只能適得其反。那種公司老闆,電腦天才,美女特工不是日常生活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拍出來只能讓人噁心。瘋狂的石頭里,老包是個面臨下崗的工人,因為以前學過刑偵,被廠長臨時調去當保安主任。三寶是夢想一夜暴富的惰性精神的代表,廠長的兒子是現下流行風氣影響下的代表,市儈,現實,要面子,不學無術。小經理是假資本主義的代表,至於那群小偷則充分體現了現實社會下的貧窮與虛榮,拜金還有自身的無奈。每一個形像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部影片較之時下氾濫的武俠大片來說更能代表中國的文化與生活氣息。並且我可以說,它比什麼《英雄》,《無極》,《夜宴》更讓觀眾容易接受,並且印象深刻。畢竟,好的電影不是光靠特效,明星,金錢就能打鑿出來的。關鍵是看能不能。

留言

熱門文章